祝姓的起源 祝姓由来
祝姓
分布地区:
祝姓在全国分布较广,主要集中在安徽、四川、江苏、浙江等省份。
历史来源:
「祝」源出:
1. 源于祁姓,出自西周武王给一支尧族后裔的封地,属于以国名为氏。据史籍《元和姓纂》、《新唐书・宰相世系表》等记载,西周武王封的一支尧族后裔于祝地(今山东禹城,一说为山东长清祝阿故城),后建有祝国,为子爵小国,亦称铸国、祝柯国、祝阿国、东阿国。在史籍《太平寰宇记》中记载:“古祝国,黄帝之后。按古东阿,齐为柯,汉为祝阿县,属平原郡。平原郡故城,在今丰齐县东北二里,宋属太原郡。隋开皇十六年,改属齐州。唐天宝元年,改为禹城县,以县西南三十里有废禹息故城为名,在今州西北八十五里。” 祝国在西周末期、春秋初期即为齐国所吞灭,其地成为齐国之邑。祝国子孙们遂以国名为氏,称祝柯氏,后分衍为单姓祝氏、柯氏,世代相传至今。
2. 源于任姓,出自黄帝之裔颛顼之孙重黎,为高辛氏火正。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。在史籍《左传》中疏云:“世本氏姓篇云:‘任姓,谢、章、薛、舒、吕、祝、终、泉、毕、过。’言此十国皆任姓也。” 据史籍《元和姓纂》记载,传说重黎是一位氏族首领以谆耀敦大,光明四海。颛顼任命其为火正,专门管理火。颛顼死后,侄子高辛(玄嚣的孙子)继位,即帝喾(帝俊),帝喾任命重黎为 “祝融” 之官称。后来共工氏作乱,帝喾派遣重黎前去镇压,重黎多次镇压而不成功,帝喾大怒,将重黎召回论罪处斩,然后以重黎的弟弟吴回接替重黎的官位,继续为祝融之官。吴回有个儿子名终,因为封在陆乡(今山东平原),所以叫陆终。陆终有个儿子叫曹安,曹安的裔孙曹挟在周武王姬发灭商纣王之后,被周武王封于邾地(今山东邹县),他的遗族以国为氏,称邾氏,后邾国被楚国所灭,邾氏后人去邑以朱为氏,后有一支以邾字的半边 “朱” 加 “示” 旁为氏,称为祝氏,是为山东祝氏。
3. 源于官位,出自古代掌管祭祀活动的祭司,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。据史籍《姓谱》《路史》等的记载,古代有官职掌管祭祀活动的祭司,通称为祝史、祝司、祝师、祝官等。在祝史、祝司、祝师、祝官等的后裔子孙中,皆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,称祝史氏、祝司氏、祝师氏、祝官氏等,后多省文简化为单姓祝氏,世代相传至今。
迁徙分布:
祝姓发源于今山东长清。秦汉时期,祝姓主要在北方地区繁衍发展。魏晋南北朝时期,由于战乱等原因,祝姓开始向南方迁徙。唐宋时期,祝姓已广泛分布于江南各地。明清时期,祝姓进一步向全国其他地区扩散。
家族名人:
祝允明:字希哲,号枝山,因右手有六指,自号枝指生和枝山,又署枝山老樵、枝指山人等。汉族,长洲(今江苏苏州)人。他家学渊源,能诗文,工书法,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,流传有 “唐伯虎的画,祝枝山的字” 之说。祝允明与唐寅、文徵明、徐祯卿并称 “江南四大才子”(也称吴门四才子)。
祝融:帝颛顼的孙,名重黎,为高辛氏火正。以谆耀敦大,光明四海,故命之曰祝融。共工氏作乱,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。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,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,复居火正,为祝融。祝融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火神,被后世尊为火祖。
祝英台:东晋时期女性,上虞(今浙江上虞县丰惠镇)人。自幼聪颖好学,女扮男装前往杭州求学,与梁山伯同窗共读,结为兄弟,后梁山伯得知祝英台为女子,二人相爱却遭封建礼教的束缚,最终殉情化蝶。祝英台的故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,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爱情故事之一。